校园时讯

学校召开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

近日,学校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中心新一期任务书获得批复。6月9日下午,学校在沙河校区召开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工作推进会,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昕主持,科技处、计算机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理学院等相关单位参加会议。

陈昕指出,积极推进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是落实学校有组织科研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服务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平台。目前高精尖中心累计科研经费近400万元,形成了梯次合理的科研团队,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和学生。各学院要鼓励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到高精尖中心的工作中,继续加强与牵头单位的联络互动,完善学生派遣机制,认真完成好高精尖中心新一期的科研任务。

会上,科技处介绍了新一期任务书的基本情况,各参会学院科研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目前工作进展及下一步落地长安链的工作计划。会上讨论了有组织推进中心科研工作的机制建设情况。(供稿/图片:科技处 李彬 计算机学院 郭东超 编辑/审核:郭辉)

相关情况简介:

未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高精尖创新中心成立于2022年1月29日,是北京市教委批准设立的首个新一期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心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微芯区块链与边缘计算研究院,由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建设,是国际首个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科技创新平台。中心紧密围绕长安链的迭代升级和未来发展开展科技攻关,致力于前沿技术研究,为长安链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我校承担了“长安链高效数据采集、存储及部署技术研究”任务。研究围绕长安链数据存储技术、一键自适应部署系统、数据采集终端及可装配测试框架四项主要内容展开,主要成果及其价值如下:

成果1-长安链冷热分级模块框架:针对长安链大规模数据场景性能瓶颈,提出冷热分级存储策略,实现数据热度精准预测,模拟数据集F1值达0.9276,提升海量数据整体读写性能。

成果2-长安链一键部署系统架构:针对长安链部署技术门槛高的难题,研发一键部署工具系统,适配多种架构操作系统,实现部署自适应和可视化,提高部署效率。

成果3-长安链数据采集终端:针对长安链数据篡改和泄露问题,研发软硬件一体化数据安全存储方案,填补长安链轻量终端应用空白,提升数据防伪、可验证性与可追溯性,助力工业设备数据上链,保障数据安全。

成果4-可装配测试框架性能配置自适应服务架构:针对长安链性能优化需求,通过自适应调整长安链各个模块的性能参数,快速得到整链系统最优性能配置组合并将参数自动化上链,填补了长安链自动化性能优化的空缺。

- 分享 -

单周单篇点击量排名

新闻网各单位用稿量排行榜
(2023年9月)